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

長尾理論(LONG TAIL) 導讀

你知道為什麼報紙的銷路一直下滑嗎?你知道為什麼我們再無法複製出張惠妹現象?你知道你已經活在一個「長尾」的世界裡嗎?想想你每天看的電視、書、雜誌、聽的音樂、與接受資訊的管道,與五年前有什麼不同吧!連線雜誌(Wired magazine)總編輯克里斯‧安德森(Chris Anderson)由文章擴展而成的同名新書,告訴你一個簡單的事實:在長尾的世界裡,物理原則與過去大不同,是該重新理解現代經濟學了。
還記得三台八點檔連續劇的時代嗎?還記得「星星知我心」讓每家人圍繞關心甚至心疼的時刻?還記得超級星期天張小燕那一聲「耶!」的流行口頭禪?
現在問你,你看的連續劇,隔壁是否也在晚餐時刻收看?你看的綜藝節目,同事也在看嗎?你一定要想個五秒鐘。似乎應該先問你,現在還在看連續劇與綜藝節目嗎?這兩個概念多久未出現在你嘴邊了?
張小燕、F4、瓊瑤,甚至胡瓜,與大眾媒體的黃金年代一起,在不知不覺中,向我們告別了。今年在新加坡,一位大陸記者對我說,在旅館裡看到大陸少見到的吳宗憲節目,發現非常有趣。當時給我的感覺是,是一個早已喪失的純真年代,忽然向我招手,如此遙遠。
要描述一個充斥著MP3、行動電話、iPod、遊戲、一百個以上有線電視頻道的新世界,並不新鮮,這樣的改變已經是歷史。但是要給予這個大轉變一個理論上的了解,把網路時代的各種商業現象,形成綜合性的說法,就不是那麼容易了。並不奇怪,我們現有的媒體理論、商業理論、學院裡的教科書,甚至報社與企業大老闆腦袋裡的思考架構,其實還停留在星星知我心的時代。
用安德森的話來說,很多人對市場的了解,還停留在大眾媒體追求「大賣」(big hits)的迷思。你如果告訴他們,歷史上五十張最暢銷的唱片,大多數錄製於七○與八○年代,而且沒有一張錄製於過去五年之間,他們一定將此解釋為現在的歌曲品質低落,唱片不再好聽了。但是從安德森的角度看來,答案很簡單,今天的選擇太多了,急劇降低的通路與製作成本,使得商品多樣性超過歷史上任何時代,豐裕經濟當道,統計學上原本微不足道的長尾,逐漸發展為不可忽視的市場。而支配消費市場好幾個世代的暢銷商品,不再能呼風喚雨,無論多麼有魅力,有更大比例的群眾不再買單。
安德森在2004年10月號的《連線雜誌》(Wired)發表「長尾」一文,當年讀此文,其震撼可以說是非比尋常,彷彿發現了新世界。2005年Tim O’Reilly討論web 2.0時,視長尾為新經濟最重要的理論基礎。隨著安德森在他的長尾blog的持續討論,今天回頭來看,這個論點好像一點也不稀奇了(才不到兩年的時間!)但是,安德森在書中仔細收集的數據,與他的觀點一樣深具啟發性。雖然我很不喜歡表列,但是在這裡還是忍不住要照抄數據如下:
長尾有多長?(或者說,短頭有多短?)
沃瑪(Wal-Mart)是全美國最大的唱片零售商,唱片銷售量占全美國的五分之一,每一個禮拜平均有一億三千八百萬美國人到Wal-Mart消費。但是在這個超級大店裡有多少唱片種類,僅僅4500種。以每年所推出的新唱片而言,沃瑪只販售其中的2.5%。驚訝嗎?根據安德森的計算,99%的音樂不會在Wal-Mart裡販售。而長尾零售商呢,Amazon有八十萬種CD,而iTunes上的音樂選擇更比Wal-Mart多四十倍。超過二十萬種商業發售的錄影帶,不可能在百視達(只有三千種影帶)找到。大英百科全書有八萬個條目,每條平均678個字,Wikipedia的長尾則達一百萬條,其中有二十萬條的長度都超過678字,因為沒有空間篇幅限制,還可連上其他網站,一發現錯誤可以立即更改。還有,Wikipedia有「長尾」條,大英百科沒有。傳統零售商不可能收集所有可能的產品,原因很簡單,貨架不夠,而且展示空間成本昂貴。於是他們就說,長尾沒有市場,賣不出去。「我們就是只賣最暢銷的百分之一。」聽起來很像我們的7-11?
長尾市場有多大?但長尾真的不賣嗎?安德森告訴我們,錯!不論多麼冷僻的產品,還是有顧客。在2004年的文章裡,他就已經收集了相當完整的線上音樂網站Rhapsody的資料,他發現從排名兩萬五千之後到十萬名之間的音樂(夠長尾了吧),一個月有兩千兩百萬次的下載量(與台灣人口數一樣多),而且占Rhapsody整體業績的四分之一。如果加上十萬名至八十萬名之間的下載量,則總共可以占Rhapsody整體業績的40%!不要懷疑,長尾不但有市場,而且還很大。以書籍為例,全世界最大的連鎖書店之一Borders,一個店的販售書籍種類大約十萬種,Amazon在排名十萬之後的銷售,卻占全體銷售的四分之一。而Amazon的類目有Borders的四十倍。
當我們還用二十年前的老行銷手法,夢想創造一個席捲武林、驚天動地的大暢銷商品,千萬種同類商品已經在市場上出現,壓擠你所佔據的空間,只是出現的地方不見得是實體的貨架,而是eBay、奇摩、PCHome這些數位空間。即使就實體而言,想想台灣十五年前的「今日百貨」,與今天的Sogo、如細胞分裂般增長的新光三越,一○一摩天大樓裡的超市(逛一逛超冷僻的部門如進口有機農產製品,看看有多少種叫不出品牌的罐頭),這種選擇爆炸,商品類目無限延伸的情況,卻絲毫沒有動搖我們的經濟學認知架構。
有少數的人看到了這個改變,並且做了不太一樣的決策。早在1994年,當Bezos開始他的Amazon事業時,美國最大的書店最多可收收集到約十七萬種書,但當時英文書的市場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種,實體書店只能收藏其中的十分之一,Bezos看到的是十倍大的長尾市場,而且選擇了這個市場。今天的英文書籍種類,已經超過五百六十萬種,只有Amazon可以跟得上選擇爆炸的革命。你大概知道,這些少數看到長尾的人,現在都相當相當有錢。
為了更經濟的跟上長尾的增長,Amazon採取一系列的步驟降低自己的庫存與運輸成本。從安德森所謂的Amazon 1.0逐漸轉進為1999年的「市集」(Marketplace)方案,讓第三方的商品也可以在Amazon上販售。到2004年,在「市集」上的銷售金額已達到整體銷售的40%。商品都是在地方小經銷商的貨架上,當有人要某個特定產品時,可以從最接近的貨架上找到。第三方的供應商承擔了庫存成本,Amazon的網站成為一個大中央市場,收集訂單。
所有新經濟的贏家,與Amazon一樣,都是運用網路的力量,以近乎零成本的收集方式,充分挖掘長尾市場的商機。Google收集廣告的長尾,iTune收集音樂的長尾,Netflix收集電影的長尾,eBay收集商品與小商人的長尾。Wikipedia做的是知識的長尾,bloglines是blog的長尾,運用RSS來通知內容更新的訊息。
安德森認為,過去的「非大賣不可」的邏輯,其實是產生於一個「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示所有的產品給所有人的時代」,一個相對匱乏的經濟體。聰明的創業家,無一例外,放棄短頭的行銷模式,改採長尾的虛擬模式,在網路商店的虛擬貨架上,可以找到無限的選擇,「數位通路的經濟學」取代傳統經濟學。
大賣經濟學下的迷思,只要賣不好,就一定是不夠好,既然好,為什麼不賣呢?安德森的回答是,主流(大賣)市場與特定niche市場的邏輯是相當不同的。以匱乏經濟學去思考豐裕的特定市場,是文不對題。例如面對唱片業的不景氣,流行的迷思是歸咎於盜版,P2P分享軟體的氾濫。但是分享網路交換的選擇是八百萬首音樂,遠超過唱片行裡流行一百的範圍。對於絕大多數音樂愛好者而言,去唱片行根本找不到他們想要的音樂,分享軟體簡直是他們唯一的救贖。
安德森一開始寫Wired 文章時,Myspace與YouTube都尚未出現,在整本書中,Amazon是討論長尾最重要的範例。Bezos作為第一代的長尾創業家,第一次看到了市場上已存在的大量商品,不論是書還是CD。但是當Myspace、YouTube、Flickr蔚為潮流,每天大量創造出來的blog、video、photo、podcast,反過來使得長尾更形暴長,把這類網站叫做「長尾製造器」也無不可,安德森以「聲望經濟學」的概念來討論長尾的最尾端,但是,要計算這些新網站所創造出來的內容量到底有多大,長尾到底有多長,越來越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任務。只要想一想無名小站尚風行後的台灣,兩百二十萬個會員在無名小站上創造blog,你就可以知道長尾增長的速度只會越來越瘋狂。
安德森說得沒錯,我們只是站在長尾時代的起點而已。還記得王文華在中時寫副刊專欄,轟動一時的時代嗎?竟似乎也遙遠了。大暢銷的書還是會出現,王文華還是會賣,但是其他上百萬個王文華正在click click聲中誕生。Meet long Tail! You will live with it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