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

商業週刊X阿里巴巴【盧希鵬 9/20分享講座】C2B,逆商業時代_一次搞懂新零售、新製造、新金融的33個創新實例


【C2B,逆商業時代】一次搞懂新零售、新製造、新金融的33個創新實例

時間: 9/20(三)上午10:00-12:00
地點: 台北市進出口公會
住址: 台北市松江路350號1F(捷運行天宮站四號出口)
活動網址: http://bit.ly/2w8y71A
報名連結: http://bit.ly/2w7E0vV
一場天翻地覆的商業變革
文/盧希鵬(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專任特聘教授)

歡迎來到「逆商業時代」。這是人類7萬年的歷史中,才剛開始展開的一段新商業文明,在人類的歷史中,每逢商業文明的轉變,都是財富從新洗牌的開始。

依照哈拉瑞(Yuval Noah Harari)所著《人類大歷史》一書,現代的人類始於7萬年前的智人(Homo sapiens),因為人類的認知革命,學會傳述一些看不見的概念(如文化願景與理論哲學),讓人類開始可以與陌生人合作,建立龐大帝國,不過仍以狩獵囤積為主;接下來在1萬2千年前的農業革命,讓人類定居下來,眷養牲畜與耕田,糧食產量穩定且充足,於是有了預測、儲存與產業分工搬有運無的大量商業現象。接下來,金錢、帝國、宗教帶來了人類大融合。

直到500年前,科學革命帶來快速進步,資本主義、航運技術、工業革命、互聯網革命導致區域文化快速消失,促成全球大一統文化,帶來了毀滅,也帶來了新生契機。而現在正在發生的C2B逆商業時代,就是一種毀滅,也是一種新生。

C2B逆商業時代是種新的科技革命,我稱之為是由隨科技(Ubiquitous Technology)所產生的隨經濟(Ubiquinomics)時代,毀滅的是以企業為主導的大量生產,新生的是以個人為核心的碎片化生產時代。在工業時代,不會存在「以客戶為導向」的公司,因為整條供應鏈,都是由上游付錢給下游驅動的。舉例來說,如果A公司業務跟客戶說,你應該買競爭對手B公司的產品時,你覺得A公司的老闆會高興嗎?業務跟老闆反應說,「你不是要我為客戶著想嗎?我覺得客戶真正需要的是B公司的產品。」你覺得老闆會開心嗎?別傻了,在工業時代,為客戶著想的真正意義在於請以客戶的語言,哄騙客戶,讓客戶以為他真正需要的是我們公司的存貨。因為存貨,是工業時代「製造後銷售」的巨大成本。

工業時代之後,人類出現了「獨立自我空間」的需求。在人類的歷史中,7萬年以來人類只要脫離家庭與社群的保護與支持,是無法獨立生存的。但是在工業化的社會裡,人們離開了家族,來到城市裡工作,這是一個企業主導的社會,個人在這種文明中,是無力對抗企業的,因為消費者,只是一盤散沙。隨經濟時代卻不是這樣,互聯網將一盤散沙的消費者連結起來了,是一種分散又連結的虛擬自組織。讓人類運行數千年的供應鏈改變了方向,因為消費者才是真正付錢驅動生產線的人,這將是一個嶄新的商業文明。在新的商業文明中,擁有消費者名單遠比擁有供應商名單來得重要,因為消費者既分散又連結,每個消費者更獨立自主,而且,消費者口袋的錢,才是整條生產線的驅動力。真正消費者導向的企業,已經以C2B的形式出現了。

在人類商業文明的進程中,從狩獵(尋找新客戶)、畜牧(留住老客戶)、農業(視客戶為夥伴的生態系)、工業(大量客製化),一直到互聯網時代(大數據小前端連結的個人化),正如馬雲在2016年雲棲大會預言,未來30年將有一場「天翻地覆」的轉變,就是新零售、新製造、新金融、新能源、新技術所塑造的新商業文明。在這本書裡,謝謝《商業周刊》資深主編方沛晶的優異編輯能力,在很短的時間內整理出我的觀點與 33個創新個案;很佩服《商業週刊》的先見之明,先前已報導了相當多的C2B案例。因為篇幅有限,本書將聚焦在新零售、新製造、新金融三個主題,這些案例似乎已經揭露,舊文明已經結束,只是體溫猶存。

如果馬雲稱這將是一場「天翻地覆」的變革,台灣看到了甚麼?我們又準備了甚麼?希望這本書能對你與台灣,有所貢獻。

文章出處 : http://bit.ly/2wZuGaY

新書連結 : http://bit.ly/2wYRcR1